高标准农田内,一台无人驾驶的收割机沿着预设线路把水稻收入仓内。仓满之后,无人收割机自动驶向卸粮农机,不一会就完成了卸粮。这是10月28日,记者在江苏泰州兴化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指挥中心看到的画面。
“无人收割机收割速度非常平稳,还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。”南京农业大学驻产业园博士方鹏说。

“无人植保、无人施肥、无人耕作、无人收割,种管收都是无人作业,所以称之为‘无人农场’。”兴化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周德银说。“无人农场”全称是“5G+无人农场”,该项目2022年实施后,核心区内每亩稻田节本增效120元以上,稻米产量增加5%到10%,精米蛋白质含量≥7.5%。该项目入选工信部“2022年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”。
兴化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,是江苏省河蟹、青虾、小龙虾、银鲫主产区之一。如何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,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。为加快粮食数字化生产,去年以来,兴化市在中国电信泰州分公司等单位的技术支持下,开始建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5G智慧农场,围绕农田信息5G全覆盖获取、农田管理5G智能化作业、智慧农场5G大数据平台等进行建设,促进稻麦生产领域的技术创新,提升数字农作技术应用水平。

农情信息采集是“5G+无人农场”运行的基础,为此,兴化构建起了全覆盖的5G通讯网络,突破面向稻麦智慧生产需求的农田多源信息立体化快速感知技术,建立农情立体化感知系统,完成苗情监测物联网系统、无人农场虫情监测系统、多光谱无人机作物长势监测系统等智能化装备的5G联网,保障气象、作物、土壤、病害、虫害等多源信息快速获取和有效融合。
“现在我在电脑上就能远程查阅有关农作物的生产数据,比如说农作物是否缺水以及病虫害情况,都可以实时开展相应智能化管控,让农作物得到更为精准的科学化管理。”方鹏说。

除了粮食种植,兴化还运用5G赋能渔业养殖,积极探索数字渔业,提出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解决方案,通过信息技术与养殖生产深度融合,实现“水质监测、智能控制、平台监管、便民服务”。
5G同时赋能农产品加工企业。兴化通过对企业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等区域的智能化改造,建设5G+数据采集、5G+智能仓储和5G+工控安全网等智能化应用,实现“原料—生产—仓储—物流”全流程数字化。
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创平台所有。
部分文章内容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我们及时予以致歉、删除。
联系邮箱:36777777@163.com